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光大集团金控梦即将起航 十年重组终成正果(3)

光大集团金控梦即将起航 十年重组终成正果(3)

评论
分享到
上海证券报2013年01月04日13:24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在“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光大重组进程中,出现了三次出人意料的“闪电”般逆转,在“能量积蓄”与“闪电”的背后,是一个被主导着光大重组的唐双宁称之为“中药调理”的“真经”。

第三次闪电逆转:光大银行闪电上市

2010年8月18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与光大集团兼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一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敲响了上市锣。从预披露招股书到挂牌,历时仅28天。

2010年8月18日是光大银行的行庆日。这一天,光大重组中的第三次“闪电逆转”来了。

这一天的上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与光大集团兼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一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敲响了上市锣。从预披露招股书到挂牌,历时仅28天。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了能够抢在市场留给光大银行的这个短暂时间内上市,唐双宁和光大人幕后做了多少工作。光大银行上市办负责人说起那一段日子时曾这样描述:“那一段我真的相信了这个世界上有时空的转换,明明是早晨刚刚发生的事情,晚上想起来总觉得特别遥远”。当时,因为要确保农行上市,光大银行就先不能上市;但如果半个月内不能上市,则光大银行为上市所做的所有努力包括报表审计有效期将全部失效。上市时间,只给光大银行半个月。

光大银行闪电般地快速上市再次让很多人侧目。上市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光大银行的重组,但是却留了两个尾巴:如何理顺中投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的股权关系;如何解决光大北京、香港两个总部互相没有股权关系,无法并表的问题。光大北京、香港两个总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几乎与光大三十年历史相伴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光大集团于1983年在香港创办,同年8月18日正式开业,当时注册名为“紫光实业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即光大香港总部。1990年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集团对业务发展进行战略性调整,向内地倾斜,向金融业倾斜。11月,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在北京成立,这就是光大集团北京总部。至此,光大形成了独特的“一个集团两个总部”的经营管理模式,同为一个集团却相互之间没有股权关系。按照唐双宁的说法,光大好比明朝的体制,一个皇帝,北京南京两个首都两个内阁。

汇金注资后遗留下一个问题:在光大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汇金公司占其总股本的70.88%。中国光大集团居于第二位置,且与第一大股东所占股份相差甚远。光大银行上市后,在其流通股中,汇金占有光大银行48.37%股份,光大集团以持股5.18%位居第二。而在光大集团管理的总资产中,光大银行占有96%以上。

股权结构上,光大集团缺少对光大银行的控制力,从法律上讲唐双宁对光大银行“有责无权”。

当初作为光大重组的“操刀者”,唐双宁制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在整个光大重组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即首先解决光大银行问题;之后再带动解决其他问题。对于光大香港企业问题,在光大内地企业重组之时,唐双宁提出了“三个不变”和“三个有利”的原则:即在光大境内企业改革过程中,在香港企业将遵循“机构不变,业务不变,员工不减”的原则。下一步,境内改革重组成功后,将根据香港当地法律和“有利于巩固境内企业改革的成果、有利于光大在港企业更好的发展、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的原则,研究制定光大香港企业的具体工作方案。

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光大一步一步走出困境,具备了再次调整完善方案的条件。此次光大重组方案调整被“闪电”批准,一方面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另一方面也使之成为几大银行上市以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收官之作或者说本轮十年金融改革的最后收尾。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