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钱荒”还是“心慌”? 银行业“钱荒”三问

“钱荒”还是“心慌”? 银行业“钱荒”三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6月29日08:29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钱荒”逐步过去,反思还在继续。银行为何在央行“救市”预期落空后感到“心慌”?实体经济到底是“钱多”还是“钱少”?如何防范下一场“钱荒”再来?

新华社记者苏雪燕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经历了连续4个交易日的下降后,27日,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小幅涨至5.561%,整体稳定在5%至6%的区间。以隔夜利率狂升至13%以上为顶点的银行“钱荒”风波,正慢慢过去。

“钱荒”逐步过去,反思还在继续。银行为何在央行“救市”预期落空后感到“心慌”?实体经济到底是“钱多”还是“钱少”?如何防范下一场“钱荒”再来?

银行暴露流动性管理弱点

对此次银行“钱荒”风波,有许多客观因素可以解释:银行年中需要拉存款“冲时点”、上缴准备金和税金、外管局规定将外币纳入存贷比考核、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

最重要的是,这场风波暴露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弱点。银行拉来短期化的存款,发行大量的一个月、三个月的短期化的理财产品吸纳资金,或依赖同业拆入资金,用以发放相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意即资金的“期限错配”。这些短期的资金随时要兑付,往往会出现短期资金来源不能满足长期资金运用的需要,出现敞口,就需要到市场借入资金。一旦市场无资金或无途径可借,就要出现流动性危机。

“过去,银行习惯依赖于央行注资的帮助,认为资金面一紧张,央行就会'放水’。而这次,央行没有这么做,这个预期,落空了。”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说。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对此评价说“我看这次不是'钱荒’是'心慌’。”业内人士指出,“心慌”就是指,市场对央行没有如预期“救市”而感到“心慌”。

风波逐渐在过去。但是,近两周,银行仍在发行各类短期、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以上。银行还在继续着这些短期化行为,是不是没有从中“学到一课”?

对此,光大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夏令武解释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状态已经缓解,但鉴于过去的资金摆布已成定局,汲取前期教训,银行短期内还是需要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等措施来吸纳资金,保持握有充裕头寸。

“这次央行没有大量注入资金,对银行来说是个重要信号,未来银行会逐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夏令武说。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