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非标资产增速放缓 “非标转标”大势所趋(2)

非标资产增速放缓 “非标转标”大势所趋(2)

上海证券报2014年08月22日09:33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127 号文对中国债权融资市场影响深远。过去3年来,“银行主导、信托唱戏”,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非标准化债权融资模式被强制刹车。本文力图从资金来源方和资金运用方两个角度,细化梳理127号文后,非标资产的转化方向。

资金来源端:银行理财或为新增资金主力

1、银行同业项下非标增速已逐步下滑。

我们进一步从银行这一资金提供方来验证非标投资的变动情况,同样支持非标增速放缓的结论。由于银行年报披露频率限制,为了跟踪同业非标规模,我们需要找寻估算替代指标。对于银行体系的同业非标资产,一个近似的估算方法是利用央行每月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将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债券发行”,在常规同业业务中,由于交易双方会同时计提资产负债,因此,理论上来说,此轧差项的净额应该为0。但在买入返售业务非标业务中,兜底方一般使用抽屉协议,其直接将卖出回购资产出表,而并不计入负债,导致了该项业务只有资产增加,没有负债增加,此轧差项出现正净值。根据这一逻辑,我们可以用此轧差项来跟踪银行的买入返售非标业务规模。

2010年之后,此轧差项的规模持续增加,特别是2012年,由年初的1.75万亿到3.61万亿,增长106%;2013年上半年,差额持续扩大。然而,如前文所述,随着监管层对非标打压态度的日益明朗,很多银行开始主动压缩买入返售项下的资产规模。通过观察轧差项的同比增速可以明显看到,进入2013年以来,同比增速明显转向,进入下降区间。因此,从全年来看,2013年,该差额仅小幅增长了4000亿,至2013年底,差额净值为4.6万亿。2014年同比增速持续下滑,4月、5月同比增速已降至10%左右。6月非标增速虽似有所抬头,但从7月的M2数据推算,7月同业非标存量规模确定下滑,同比增速将继续回到较低的水平。

2、表外理财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与增长趋缓的表内非标对应,快速增加的银行表外理财产品或成为新的非标资金来源。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3.54%,已到期产品加权平均收益5.2%。考虑6月“理财转存款”的季末效应,相较5月的13.97万亿有小幅回落。但仍比2013年年末余额10.21万亿元增长2.4万亿。

理财产品中含非标规模2.88万亿。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披露,存量理财产品中,投资非标债权的比例为22.77%,共计约2.88万亿。理财投资非标比例远低于监管红线,尚存调整空间。(2013年3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规范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产品以“4%”和“35%”两个阀值进行设限: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52万亿元,其4%为6.08万亿;2014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2.65万亿,其35%为4.43万亿)。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