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未来银行或由信用中介转向信息中介

未来银行或由信用中介转向信息中介

上海证券报2015年12月10日09:26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并非一成不变。依据其掌握的巨大信息优势,银行将在社会融资过程发挥主导作用。未来商业银行可能由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演进,如何未雨绸缪,更好地适应这一历史性变迁,或将成为当前银行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商业银行是从事信用与期限转换的金融中介机构,信用中介是其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特征的职能。但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日趋完善,资金融通双方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交易,将显著削弱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商业银行不是21世纪行将消失的恐龙,依据其掌握的巨大信息优势,银行将在社会融资过程发挥主导作用。未来商业银行可能由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演进,如何未雨绸缪,更好地适应这一历史性变迁,或将成为当前银行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陈涛

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基础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银行脱胎于货币兑换与保管业。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就已经出现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西欧的货币兑换商从最初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到保管货币,进而汇兑,聚集了大量货币,进而衍生出以收取利息为目的的放贷业务,宣告了近代银行的诞生。1580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其他城市、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明朝中叶,我国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其实质是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历史已经证明,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出现,适应了现代商品货币经济关系大发展的需要,显著扩大了社会信用规模,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发展。

银行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实现了资本盈余与短缺之间的调剂,但不改变货币资本所有权,改变的只是其使用权,对经济活动可以起到多层面调节转化作用,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条件下,通过改变资本使用量,提供了扩大生产手段的机会;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将货币资本从效益低部门引向效益高部门,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节。

之所以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具备如此强大功能,是因为银行经营具备规模经济优势,能够显著降低资金融通交易成本,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广泛增加交易可能性机会。

一是显著降低资金融通交易成本是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存在的充分条件。

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产生并非偶然。古代社会存在以高利贷为主要特征的借贷关系。我国春秋时期货币借贷利率在50%-100%之间。《史记》记载,汉景帝三年,平定诸侯叛乱需要大量经费,朝廷不得不向商人借高利贷,利息高达10倍。我国民间高利贷“利滚利”、“坐地抽一”,年利之高已经远远超过正常生产经营所获回报。西欧借贷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古罗马时期就存在放贷收息行为。《圣经·旧约》的《申命记》禁止上帝的子民犹太人相互放高利贷,只准许向外族人放债。虽然欧洲中世纪教会严厉鞭挞高利贷,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宣称高利贷者的施舍是不可接受的,但高利贷在民间有广阔市场,严厉法令事实上不能完全实行,国王常常要向大商人有偿借贷。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加尔文重新诠释《圣经》,声称圣法并不禁止高利贷,自然法允许高利贷,放债是帮忙,任何劳动都应得到报酬,钱并非不能创造财富。

应该看到,高利贷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沉重的利息负担与资本投入产出不匹配,高利贷期限也无法满足厂商中长期设备投资与改造的需要,极大地限制了资本的集中与运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低成本资金融通的需要,是银行信用中介职能产生并赖以存在的基础。以银行信用替代高利贷者,存在巨大优势。银行集中社会闲散资金需要支付成本,必须在保留必要头寸后运用到实体经济,显著扩大了社会借贷资本供应规模,导致社会资金融通成本明显下降,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资金集中运用的需要。

二是广泛增加交易机会是银行中介职能的必要条件。

信用中介职能服务于扩大社会融资交易可能性集合的目的。所谓信用中介,简而言之,就是资金借贷关系的桥梁,主要发挥着便利借贷关系产生与发展的作用。银行的出现,广泛增加了社会融资交易机会。从银行负债业务分析,银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本身从属于社会融资交易机会集合;从资产业务分析,银行信贷经理深入企业营销发现贷款机会,扩大了社会融资交易规模。

同时,银行作为社会融资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企业在需要资金融通时,主动寻求银行贷款并达成交易,极大地减少了交易机会寻找的时间和匹配成本。由此可见,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具备规模经济优势。此外,还要看到,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以自身资本承担存款本息偿还以及贷款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有效地缓解了借贷双方之间直接交易可能因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了社会融资交易机会。

正因为如此,1995年,著名经济学家Mishkin指出,金融中介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交易成本;二是金融中介拥有专业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