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银行:擦亮绿色金融“金字招牌” 探索中小城商行特色化发展之路

新华财经杭州7月8日电(记者 吕昂)当前,随着大银行加快下沉经营步伐,优质资产正逐步向大行和头部城商行集聚,我国中小银行正加速进入“分化期”。2020年共出现7起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案例,中小银行“抱团取暖”趋势愈加明显。加之信贷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预计2021年息差仍将收窄,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经营效益增长乏力的问题仍然凸显。何以突围,迫切需要答案。

在南太湖之畔、绿水青山间,湖州银行近年来在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湖州银保监分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精准定位,走出了一条深耕本土、拥抱科技、开放合作的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绿色路子,开创了发展业绩好、发展有特色、发展可持续的良好局面。

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张一兵认为,中小银行要实现健康发展,就要深耕当地,把自己的定位弄清楚。湖州银行战略定位清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湖州银行将通过创新绿色金融和上市IPO探寻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道路,为中小城商银行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湖州银行方案。”面向未来,湖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继平充满信心。

坚持走差异化道路 “小银行”谋求“大发展”

“我们是一家小银行,规模小、资本少,在服务大客户、大项目上没有优势,但作为地方银行,我们有天然的人缘、地缘、业缘优势。”在吴继平看来,坚持“沉下去”战略,是湖州银行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业绩向好的秘诀。

在本地拥有74个营业网点的湖州银行,是湖州当地网点最多的银行。在扩大地缘优势的基础上,该行根据区域特色制定非标准化产品、服务,谋求差异化的蓝海市场。近年来,该行针对企业融资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出无还本续贷、投贷联动、抵押循环贷、快捷贷等特色产品,得到企业、地方的认可。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绿色一直是湖州的底色,创新绿色金融成为湖州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设立全国首家城商行绿色金融部、首个城商行绿色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推出全国首套城商行绿色信贷评价标准、成为全国首家将ESG理念运用于信贷管理的银行等创新,让湖州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

而成为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中英首批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银行、联合国首批可持续银行倡议机构成员,更让该行迈向更高层次,并连续两年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年度最佳绿色金融区域商业银行”。截至6月末,该行央标绿色信贷占比为24.2%,远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绿水青山要成为金山银山,需要有一个转换通道。我们通过绿色金融产品的价值实践改革创新,把绿水青山的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在这个方面,湖州银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湖州银保监分局局长周林海表示。

近年来,湖州银行针对地方痛点推出的五水共治贷、美丽乡村贷、绿色园区贷、全域生态贷等特色绿色金融产品,得到地方认可。截至目前未发生过一笔不良,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吴继平表示,作为一家资产规模不足千亿的银行,塑造鲜明的、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很关键,“我们打造品牌形象的秘诀是发展绿色金融,将其化为湖州银行在改革发展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金字招牌’。”

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湖州银行坚守“稳”字当头,做实风险防控。该行建立了涵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上线新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贷后监测系统等,实现行内数据与征信、工商等外部数据互联,提升风险监测的智能化水平。据介绍,湖州银行的资产质量长期处于浙江省乃至全国城商行最优水平。持续加强风险防控,有力地护航湖州银行近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得以行稳致远。

“双碳”目标下持续擦亮绿色金融“金字招牌”

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都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对金融系统自身的绿色转型而言,是一场硬仗,更是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绿色金融为“金名片”的湖州银行,又将如何顺应形势、更高质量地实现“创建绿色金融特色银行”的战略目标?

“湖州银行提出绿色金融战略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吴继平解释说,一方面,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银行而言,绿色金融是做优资产结构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湖州是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着良好的绿色金融生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中蕴含大量绿色发展融资需求,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决策链短、接地气,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业务也符合湖州银行自身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业务需求。

在深化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湖州银行坚持围绕“商业可持续”的思路来强化优势、促进发展。为了让全行上下“拧成一股绳”做好绿色金融,湖州银行开展了一系列建章立制。组织架构方面,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在经营层成立了工作小组,在总行设立了一级部门,在分支机构设置了绿色专营支行。管理制度方面,对绩效考核评价、绿色分类管理办法、环境风险管理办法、绿色行业营销指引、绿色产品体系等进行全方位的创建。

面对基层对绿色业务识别能力不够的问题,该行开发了绿色信贷管理系统,赋能专业能力培养。如今在湖州银行,每一个信贷客户、每一笔业务都有绿色贴标、环境风险等级贴标,每一笔项目贷款都有具体的环境效益量化测算,通过系统内置绿色产业字典库及公式进行辅助支撑,可直接作用于信贷审查审批。

为了让绿色金融理念转换为生产力,湖州银行积极通过工具创新开发来促进业务发展。譬如,针对小微客户开发的ESG违约率模型,通过对企业环境表现、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评价与报表的财务评价结合,测算信贷客户履约能力。这些指标都来自政务大数据,基层客户经理可一键式操作,标准化程度较高、便于复制推广。近期,该行还在研发碳效贷款模型,将企业用能情况引入贷款评价的模型,从而引导更多工业企业开展去碳化技术升级。

据悉,湖州银行今年提出打造“零碳银行”,对全行的碳排放边界进行排摸,对自身的运营出台各项节能减排举措,包括低碳网点标准化装修、鼓励员工低碳差旅和通勤等,为此设立了1000万元资金池。该行还将引导投资资产低碳化,提出减碳资产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和高碳行业“双限”目标,并筹备发行碳中和主题的绿色金融债。

深耕本土、推进上市目标打造“百年银行”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银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服务实体企业的战略重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湖州银行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吴继平表示,湖州银行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这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强大的区位优势带给湖州银行未来发展新的机遇和澎湃动力。与此同时,长三角区域充足的金融资源也带来金融行业的充分竞争,使得中小银行面临着大浪淘沙的困境。

未来,湖州银行发展仍将紧紧围绕“金融+绿色+科技+合作+风控”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深耕本土、拥抱科技、开放合作的绿色路子,咬定“加快上市、五年资产1500亿元,绿色金融标杆行”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一家立足湖州市、辐射长三角,从事中小企业服务和市民服务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区域性股份制上市银行。

“湖州银行推进上市,将推动优化公司治理,提升全行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上市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做大资本实力,也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吴继平看来,湖州银行走的是绿色银行上市之路、绿色金融创新之路,湖州银行若成功上市,同业借鉴意义重大。

吴继平表示,放眼未来,湖州银行仍将深耕本土,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找准切入点,发挥好地方银行的作用,同时坚持绿色为该行发展底色,不断深化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我们的初心不会变、战略不会变、目标也不会变,还是要服务好本地企业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打造一家‘百年银行’。” 吴继平说。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