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十一五”时期中国央行的对外交往与合作

来源:新华08  2011-01-13 21:16
核心提示:央行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话语权。
本文导航
  1. 1.
  2. 2.
  3. 3.

  易纲“十一五”时期是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动荡的五年。五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及港澳台业务,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努力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全方位展开工作,积极参与危机救助,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倡议,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参与和引导重大国际金融事务的讨论,不断深化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坚决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以20国集团机制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国集团(G20)由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成为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机制。2009年匹兹堡峰会又把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论坛并实现了峰会机制化。人民银行以G20机制为主要平台,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战略利益。 

  2008年11月15日,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第一次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对于稳定金融市场、遏制危机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启动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部门改革的进程。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对危机应对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方案,为我国领导人出席峰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2009年4月2日,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第二次峰会在伦敦举行,人民银行对进一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中国的“声音”倍受关注。这次峰会出台了全球经济刺激计划,并积极地推进了金融领域的改革。根据峰会共识,我国成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的新成员,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制度性权力。 

  2009年9月25日,G20第三次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明确了峰会的机制化安排。2010年G20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韩国首尔举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峰会。多伦多峰会在世界经济开始脆弱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焦点是平衡财政整顿和经济复苏关系,要求发达国家就减少财政赤字做出了承诺,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以及互评估机制。首尔峰会的主要成果包括启动首尔行动计划,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达成共识,加强金融部门改革和金融安全网等。人民银行通过G20平台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开展G20宏观经济互评估,加强与各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对话和协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危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框架、金融部门改革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重大议题的主张和举措,宣传和阐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成就,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争取互利共赢,为我国领导人圆满出席历次峰会做出重要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全面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中国的话语权 

  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倡议。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开始着手探讨危机根源、总结教训,以在此基础上寻求补救和预防措施。为了揭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 2009年3月底,人民银行网站连续刊发了周小川行长的三篇署名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和《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张,推动将该项讨论纳入G20部长会和峰会议题。周小川行长的文章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评论,对即将举行的G20峰会起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并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和改革, 2011年G20主席国法国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列为G20最主要的议题之一。 

【责任编辑:赵丽梅】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