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事件盘点:中国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2)

事件盘点:中国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2)

http://bank.xinhua08.com/来源:证券日报2011年12月20日09:47

核心提示:2011年即将过去,过去一年间,做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银行业发生了诸多大事。作者对包括业绩、收费、上市、理财产品等8大事件进行综合报道,力图向读者展现2011年银行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3银行理财:叫停短期产品 中资行最受伤

■本报记者 吴婷婷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迎来了最好的时光。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18351款理财产品发行,接近去年全年发行量的两倍;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4.27%,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77个百分点。

在今年通胀高企、存款负利率的背景,能提供相对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自然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同时银行也通过大发理财产品来缓解存款流失带来的贷存比达标压力。不过, 硬币总有两面。随着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潜藏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运作模式中的风险也逐渐暴露,这也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6月,为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7月,银监会将目前银行理财资产池涉及到的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等六种模式界定为违规,要求银行从即日起进行自查和整改。

据了解,资产池已经成为主流商业银行通常采取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这种模式通过滚动发行中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以动态管理模式选择多项资产配置,使理财资金募集和投放达到平衡,但另一方面,资产池的运作模式容易滋生风险,今年理财市场的井喷更是将这种风险放大,甚至已经出现个别商业银行将理财资产池中的资产进行置换的情况。

另外,从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趋势来看,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产品占到近4成,这也是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狂飙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份银监会日前向商业银行下文的文件显示,在10月份监管会谈中,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加强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严禁发行一个月及一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

随着监管规范的出台,近期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跳水。盛世普益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占比出现下跌,环比减少235款,占比从10月35.76%降至26.92%;11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环比继续大幅下降,环比减少133款,占比为15.54%。统计显示,在所有超短期产品中,中资银行的发行数占据了99%的比例,同时,中资银行发行的产品中超短期产品占比达34%,而外资银行这一比例仅为3%,无疑叫停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后,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

4再融资:高利润高增长背后的咬尾蛇怪圈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

今年银行业高利润、高增长的背后是对资金的极度渴求,各银行年内纷纷发布再融资方案,迎来了凶猛的银行再融资潮。与去年天量的股权融资不同,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已明显将融资重心转向债券市场,尤其是次级债发行激增,无论是国有商业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把发行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仅五大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已达到1860亿元,其中中国银行5月17发行320亿元;农业银行于6月2日发行500亿元次级债;工商银行6月29日发行380亿元;交通银行10月21日发行260亿元;建设银行11月3日发行400亿元。其他发行次级债的上市银行有:民生银行100亿元;北京银行35亿元;兴业银行100亿元;浦发银行184亿元;南京银行45亿元;中信银行165亿元。上市银行今年累计发行次级债总额达到2489亿元,另外深发展银行今年还发行了36.5亿元混合债。

今年银行再融资虽然以次级债为主,但股权融资同样不容小觑。民生银行一波三折的再融资方案最终以发行A股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收尾;华夏银行以每股10.87元价格定向增发了18.6亿股,共计募集资金201亿元;招行A+H股配股方案融资350亿元;北京银行以每股10.88元向华泰汽车等10家公司定向增发约118亿元;中信银行260亿元A+H股配股。5家银行总计融资规模达到1129亿元。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连续6次上调,银监会拟出台的新《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提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攀升,使得银行体系的资金局面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业间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在扩张过程中资本消耗的速度过快导致资本充足率的下滑,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国内商业银行陷入“依赖利差—信贷扩张—资本充足率下降—再融资”的怪圈。

综合上述债权和股权两方面,今年上市银行再融资规模至少达到2989亿元,相信这一数字还将随着银行对资金的渴求而继续增加,再融资不仅是今年中国银行业关注的事件,在未来数年仍将是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5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压低银行股估值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

2011年,中国银行业以强劲的利润增长笑傲江湖,如果要给这光辉的一年找出些许阴霾,那一定非地方融资平台莫属。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包装出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进而将其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各类城投公司是其主要形式,银行贷款则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央行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央行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 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供给主力。如果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来计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不超过14.376万亿元。审计署随后也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借款来源看,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

央行、审计署两大官方报告的发布,使社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地方融资平台之所以成为银行业的阴霾,正是因为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供给源。根据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截至6月末,五大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总计达到2.87万亿元。其中,工行为9310亿元,较年初的6416亿元有所增加;农行为5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中行为5315亿元;建行为5800亿元;交行则由年初的1774亿元上升到3083亿元,约占总贷款的12.5%。地方融资平台暴露的风险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隐忧,成为压低银行股估值的最主要因素。

年中,云南高速、陕西高速等平台债支持下的公路行业相继爆出停贷危机,更增加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恐慌。从2010年开始,中央各部委就不断地下发文件,要求清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严控贷款规模,加强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今年8月份银监会联手三部委启动了第二轮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工作。截至9月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整顿进度已经达到60%。

从年初的风险积累,到年中的爆发,再到下半年全国范围的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贯穿了中国银行业的2011年,也给今后银行业的信贷管理一定的警示。

【责任编辑:王婧】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