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银行不是保险箱 审慎选择让投资收益跑赢M2

银行不是保险箱 审慎选择让投资收益跑赢M2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2年12月18日09:35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银行就是“安全”的象征,把钱交给银行就等于把钱放入了“保险箱”。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却被频繁曝光。理财产品因其回报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对投资者深具吸引力。但今年以来,其收益率每况愈下,平均收益率已经从1月的5.15%下跌至11月的4%左右。理财师建议,投资者最好购买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由于锁定期较长,这部分产品收益相对稳定。

银行不是“保险箱” 审慎选择让投资收益跑赢M2

新华08网南京12月18日电(记者 潘晔)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本想着投资生财,怎料银行也不是“保险箱”。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曝光的负面消息不断,投资者究竟该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引发信任危机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银行就是“安全”的象征,把钱交给银行就等于把钱放入了“保险箱”。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却被频繁曝光。

盘点一:QDII理财产品是重灾区。由于境外各类市场持续震荡,近两年银行系QDII产品普遍深陷亏损“泥潭”。今年初以来,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的QDII产品纷纷曝出巨额亏损。记者发现,亏损的QDII产品大多是票据挂钩产品,与境外股市、债市甚至石油、贵金属等能源价格相关,一旦金融市场动荡,风险不言而喻。

盘点二:结构性理财产品难获预期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具有“保本兼投机”的双重特性。虽然从产品结构设计上避免了大比例亏损的厄运,但依然难改其风险大的特性。研究机构普益财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8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54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这54款产品中又有30款产品仅实现最低预期收益率。

盘点三:银行“理财门”引发信任危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频遭投诉。面对投诉,银行的态度却是“高高在上”,推卸责任无视客户,甚至阻挠媒体负面报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最近引发热议的华夏银行“理财门”事件,已经引来数十位投资者举牌抗议。银行理财市场乱象已经引发信任危机。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