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中资行透明度起底:信披量较海外同业差26倍

中资行透明度起底:信披量较海外同业差26倍

评论
分享到
和讯网2013年01月21日09:13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金融机构天然缺乏披露信息的动力,尤其是在金融产品风险较高时,往往会刻意隐匿产品特质、潜在风险、后果责任等重要信息。但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细致、从表面到深层的“快速进化”过程。尽管如此,中国金融机构透明度的监管毕竟还在起步阶段,与欧美成熟资本市场的同业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信披量相差26倍

这种差距,首先就体现在信息披露的数量上。

香港商报金融研究中心统计了近两年中外上市银行发布的文件总量发现,2011年,瑞士银行通过交易所公布的文件数量2812个;美国摩根大通公布的文件数量2099个;美国银行1713个;花旗银行,968个。而同期,中信银行通过上交所公布的文件数量为106个,其次为工商银行90个,内地其他14家上市银行公布的文件数量大多在50-60个左右,数量最少的是三家银行分别是华夏银行40个、浦发银行39个、南京银行37个。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瑞士银行比中信银行公布的文件总量多出不止26倍,2812个文件,平均下来每天要发布7.7条信息。这些外资银行的公告中则不仅仅是董事会决议,还有很多提醒性风险等等的内容。香港商报金融研究中心发现,外资银行披露的海量信息中有许多雷同之处,对一个重大事件会依据不同日期动态地披露处理进程,由此产生的相关文件数以百计,这实际上也反映出外资银行在披露信息中重视连贯性和完整性。

根据美国几大银行的年报发现,这些银行公布的信息类型不仅包括财务报告、股份变动、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常规项目,在业务计划、推广调研、对客户调查采访等内容上也著墨颇多。以美国银行为例,其2010年的报表中仅就小企业主对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信心的调查,就出具了包括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在内的10份不同的区域报告。

从年报的整体架构来看,中资商业银行在一些基础性项目,如资本充足率、内外部信用评级、资产质量、会计政策、其他风险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已做得很到位;但在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信用风险模型、证券化业务、衍生产品、地理区域及业务多样化等方面披露信息的透明度则明显弱于跨国银行。例如,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工具可分为交易性金融工具、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资,还包括制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衍生工具等,但中资银行在披露时大多对此合并笼统披露,降低了信息的可比性。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