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工行银证系统故障 九千万资金一度“失联”(4)

工行银证系统故障 九千万资金一度“失联”(4)

中国证券报2014年08月27日08:33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7月16日,工商银行银证系统发生故障。券商透露的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9成开展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被卷入其中。三方存管制度实施多年,已到需要重新梳理的时候,特别是银证对账环节银行话语权过大,且银行对银证系统小修小补已难以适应券业创新发展的趋势。

7·16事件并非个案

“我从业时间这么多年,银行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资金划转出现问题也不是第一次,但以往多数都是个别地区、短时间的问题,一般都波及个别营业部,牵涉的证券公司也比较少,像这次这样大面积、较长时间的故障是第一次遇到。”回顾这次事件,王先生透露,最后各家券商对涉及事件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统计。目前有关部门统计情况显示,共有2000多名投资者、80多家证券公司受到这一事件波及,涉及金额约9000万元。这意味着近九成开展经纪业务的券商都被卷入了这次风波。

对证券公司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安抚客户,更担心的是未来账户安全问题。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大小银行都曾出现银证系统故障问题。

2007年10月,银监会专门就银证转账业务中的“单边账”问题发出风险提示,指出商业银行应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角度出发,切实有效解决银证转账业务中的“单边账”问题。

7·16事件的爆发更加让这一系统问题不容忽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7·16事件起码反映了目前银证系统合作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是应急措施不到位,处理方式不对等。出现事故后,银行接到证券公司报错信息时应尽快和证券公司沟通、采取补救措施,事后发布新的对账数据更应该及时主动通知证券公司。

二是目前运行的三方存管系统多数是2007年开始投入运转的。运行7年来,银行的系统和软件只进行了小修小补,没有大的升级换代,如不正视这一问题,随着证券公司创新产品的多样化,银行会更加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要。

三是在三方存管的框架下,银行与证券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均规定对账数据应以银行为准,没有给证券公司留下申诉和辩解的机会,这造成了证券公司被迫接受银行单边账的问题,使得风险更容易转嫁到证券公司和投资者身上来。有证券公司认为,工行之所以认为并未造成投资者和券商损失,正是依据了这一条款,把皮球踢给了证券公司。

四是如何规避类似事件导致的系统性风险。7.16事件发生的时间并非转账高峰期,涉及的金额有限,如故障发生恰好遇上大额转账,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必须及时交收、银行又没有及时作出反应时会容易触发风险传递,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值得关注。

更有证券公司提出,7.16事件暴露了银证合作多年后沉淀的问题。“当年之所会采取银证合作的模式,是因为证券行业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风险爆发,三方存管制度可谓临危受命紧急上马,规则设定上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让银行管住证券公司。现在回头看,三方存管制度对于抵御市场风险功不可没,完全推翻并不现实,但这几年市场变化极大,银证合作日益复杂,是否已经到了需要重新梳理、优化三方存管制度的时候了?”

而在长远考虑背后,眼下证券公司最操心的还是如何解决完手边的难题。

工行26日表示,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对相关系统进行了全面自查,排查了技术风险隐患,后续还将定期组织与证券公司共同参加的联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于赔偿问题,工行则明确表示:“目前,各证券公司受影响账务已调整完毕,未造成投资者和证券公司损失。”

“其实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正是银行处理事情的态度,从事故发生、结算数据更新、甚至到现在,银行对如何做好处理工作也没有给出方案。”王先生如是表示。

仅就7·16事件而言,证券公司还在等待一个最终的说法。有证券公司提出应该分清责任和权责,银行数据问题导致的问题应由银行承担包括赔偿投资者在内的全部责任,证券公司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处理问题则由证券公司自行解决。(记者蔡宗琦)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