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经济“新常态”下 推进银行业向财富管理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 推进银行业向财富管理转型

中国证券报2016年01月18日09:55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发生复杂深厚的变化。以传统的信贷规模扩张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正面临拐点。当前着力发展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发生复杂深厚的变化。以传统的信贷规模扩张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正面临拐点。当前着力发展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日前交通银行就此话题召开“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创新与转型”圆桌论坛,由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担任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戴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娄焱、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中心总裁马续田、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裁李朝辉、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徐斌等学者专家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财富管理 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连平:这两年银行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降。那么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转型方向往哪里走?我们也注意到在银行业面临巨大压力、经营十分困难的阶段,银行业的理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按照相关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行业理财管理资产达到大约20万亿人民币,是所有资产管理市场中拥有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同时2014年银行业理财收入增长达到了30%,估计2015年该增速将放缓。但商业银行理财和资金管理中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讨、揭示,并通过改革创新的措施来加以不断改善。

戴国强:现在中国银行业可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困难时期。其原因除了经济“三期叠加”,还碰上了三个转型:第一个是全球化转型,美国从原来的离岸布局变成战略布局,现在搞区域一体化平台,这是美国提出的一个挑战;第二个就是中国改革思路也发生了转型,从原来的GDP竞赛变成改革创新竞赛,各地在出新招,这个新招到底是不是具有可行性、效果如何,还是另外一回事;第三个就是改革路径转型,通过其他改革,比如说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这个过程对银行既带来了挑战,也充满着机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事实上,中国经济中的“过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产品过剩,还有一个是资金过剩。我们看到了现在很多实体产业都往体育、影视、旅游等方面进行投资,就是因为资金有剩余,要找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银行来讲,开展财富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殷剑峰: 2004年商业银行推出第一只理财产品之后,中国银行业财富管理经历了12个年头。过去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的发展背后有两个根本的动力:第一个动力就是银行业去管制。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存款类产品等都是为了规避存款利率的管制,规避贷存比的管制手段,这是一个发展动力;第二个发展动力是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或者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通过创新来进行综合发展的动力。国外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都是通过资本市场上比较正规的渠道开展,比如开放式基金、货币式基金等发行的产品,如果是在公共市场上都要符合证券法规的要求,但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很奇怪,既不受基金法的约束,也不受信托法的约束,只受部门法规的约束,这实际上是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创新和综合经营之路。在这两个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的银行理财发展非常快,按我们的统计,截至去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规模大概在20-22万亿人民币左右,私人银行大概是在6-7万亿人民币左右。而信托是15万亿人民币,券商资管10万亿人民币,保险10万亿人民币,公募基金7万亿人民币。如果把信托去掉的话,银行理财加上私人银行的规模基本上就相当于券商、保险和公募基金规模的总和,可以说银行的财富管理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从去年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款数和资金规模同比下降,其中有股市的影响。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了很多理财产品,但大趋势是存款类的替代产品、贷款的替代类产品,实际上在未来都会失去吸引力,因为商业银行只需要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拉到存款。在这种金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另外由于商业银行的理财是一个说不清的地带,不受基金和信托法的约束,不像开放式基金有尽职披露的义务,又不像封闭式基金有二级市场定价,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

我们经常讲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下一步要区分好这两个概念。所谓资产管理指的是对某个特定的资产,而财富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概念。因为这个财富不仅是一个经济当事人现在的财富,还包括未来得财富。对于私人银行业来说,包括人力资本和家族财富问题。所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是本质的差异,一个是以物为本,一个是以人为本。

二、资产管理市场应形成“共享的生态圈”

娄焱:商业银行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的过程中,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汇添富基金在三年前看到银行财富管理的空间,在基金行业里第一家成立了银行理财部,专门针对商业银行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块我们接触了100多家商业银行,跟其中的几十家已经形成了业务关系。其实我们在过去3年多的摸索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几个变化的趋势。一个就是尽职化产品。实际上基金管理公司在股票和债权基金设立,用的就是尽职的体现方式,包括绩效分析、投资风控模型,这些方面可为银行财富管理提供一些帮助和服务。第二块实际就是标准化资产。因为基金管理公司相对是权益类的投资,过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立了一些跟踪上市公司的了解分析能力,基金管理公司的研究能力可以贡献给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第三类是商业银行向投行化转型。在投行领域里,公募基金下面成立的资本公司,同时也有股权投资的公司。例如,我们参与了上海第一个国退民进的绿地借壳上市公司项目,也通过结构化产品方式引入银行资金,双方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收益。第四个领域是全球资产配置,基金管理机构可以为商业银行在海外资产配置方面提供支持。第五个就是互联网金融。这五个领域是基金管理机构能够支持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方面。

连平:未来财富管理的这项业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应怎么看?

娄焱: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都很年轻,其实我们一致认为,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它的很多天然优势是其他资产管理不能比拟的,但基金管理机构要打造核心优势,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的服务,实现的是对银行业资产管理的补充。银行资产管理能力的打造实际上很早就较强,比如说资产配置,因为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整个判断很准确,债券投资发展多年,再加上对非标业务判断和把控,以及服务这么大的群体客户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非常羡慕也很想学习的。

对于财富管理其他的金融机构怎么定位,我想更多是用“共享的生态圈”来表达更好。包括基金公司和一些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更好的是打造股票投资,这块是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此外是发展转债、信用债的能力,还有就是股权投资,包括定向增发项目等,是我们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另外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搭建方面,我们船小,可以试点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尝试,同时更好地去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对接。

三、以资产管理弥补传统银行收入短板

马续田:过去3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主要是采用资产负债表扩张的策略,就是我们熟悉的拉存款-放贷款-增利润的模式,这跟过去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大背景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客户的存款,还是客户的贷款,需求非常巨大,所以支撑中国银行业30多年的高速成长。但到了2013年,我们发现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效益,增速突然下降,从百分之三十突然到百分之十几,2014年只有个位数,2015年估计有的银行是零增长。就是我们过去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突然变了,以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战略已经走到尽头。怎么样来弥补这个短版,我们认为只有资产管理。其实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已经非常大,它给银行增收是几千亿元。在2015年银行是个位数增长,甚至零增长的情况下,资产管理足以成为弥补中国银行业在资产负债表下突然失效的新增长来源,能够弥补传统银行收入的短版。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大有可为,也讲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从国际上看,国外大型银行如果看表外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比例,一般都在1:1。但中国一些银行的表外资产只有表内资产的15%,甚至15%都没达到,所以空间是非常大的。第二个就是理财客户的覆盖率。我们初步有一个统计,现在银行业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大概只有6000万,但是我们银行的个人客户数可能都超过六七亿,所以说客户的覆盖率也只有10%。而国外市场一般有50%-60%,所以这个空间非常大。第三个就是未来5到1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的潜在规模是80-120万亿元,对应这样一个规模,可以为银行创造的理财收入大概是8000-1.2万亿元,大概占到中国银行业利润的40%左右,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讲,理财是大有可为的。第三个就是要敢为天下先,推动财富管理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一定真正落实优胜战略。各家都比较重视财富管理,但看到各家银行的战略、具体的指标考核上,我们发现财富管理相关的理财发行数量、发行规模、理财增收,考核的比重是非常低的。就是说口头上各家银行都非常强调,但落实到具体的业务考核、业务指标上,还没有摆到现实战略上,没有摆到主体业务地位上,必须在指标考核上做更多的改变。

第二是在资产业务负债上要做大的创新。企业现在信贷需求萎缩,整个都在去杠杆,但股权性融资、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出现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在银行传统融资工具里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者说银行传统资产业务是不涵盖的。通过理财业务的创新,可以形成资管同行的观点,就是把公司金融主流的方向转移到资管方向。以股权投资、以产业基金投资来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另外当存贷比不再作为央行和监管指标考核的时候,当客户的主要资产配置不再在负债,而在财富管理产品的时候,银行不要再一味强调存款,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财富管理的服务上。所以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都要做一个大的业务创新。

第三是在风险管理上要做创新。传统上银行的信贷,是以审查客户的项目,审查第一还款,那么在财富管理资产投资领域,我们要审的是市场风险,所以在风险审批的标准上,必须要做很大创新。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银行业也要做很大提升。过去银行在内部建立一个专业部门来做财富管理业务,应该说在人才队伍建设,在专业能力的配备上都是不够的。现在我们讲银行理财要回归资管,一定要建立专业的队伍,没有一套高度的专业技能是做不到的。我也呼吁监管创新。最近大家都在讲理财乱象,其实很多第三方理财、互联网理财,是一个各方能明显看到很多漏洞的层面,但却会有这么多客户趋之若鹜。我想除了目前理财市场产品共赢的缺乏之外,这些主流的、或者作为主力军的理财机构,还不能达到普惠金融。我呼吁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低风险产品尽快下调理财购买的门槛。尽管经济增长面临很大困难,银行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如果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话,银行持续增长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

李朝辉:经过十多年的变化,中国整个社会财富总量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二。同时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常态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生活当中的各个环节。在过去的一两年,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增长非常快。2015年财富管理客户和资产规模增长差不多整个行业在30%-40%,收益增长大概在40%-50%。对商业银行来讲,已经过了战略设计和转型启动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是不是认为整个转型会一马平川、比较顺利呢?事实上可能还未必如此。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就是怎么塑造完全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竞争力核心优势的那部分。建立基于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能力包括非常多的方面,如资管能力、服务能力、基于解决方案的产品流程整合能力、财富管理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基于财富管理品牌的影响力等。这些能力中间,很多是在过去传统银行经营中都会遇到的,但在财富管理业务中再谈这些能力时,事实上和原来的内涵完全不一样。比如过去十年甚至于二十年之前,我们说要把银行建设成为一个金融超市,要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经过很多年的发展,事实上已经不是销售单个金融产品,更多是基于个人和家庭的财富解决方案,这和过去基于产品销售的服务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对现有很多投资产品、服务产品、流程进行整合,甚至要做跨界整合,来形成对客户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这样一个基于财富管理下的经营能力、经营优势、经营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恐怕是下一步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