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经济“新常态”下 推进银行业向财富管理转型 (2)

经济“新常态”下 推进银行业向财富管理转型 (2)

中国证券报2016年01月18日09:55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发生复杂深厚的变化。以传统的信贷规模扩张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正面临拐点。当前着力发展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四、以人为本 打造银行资管业务核心竞争力

徐斌:大概是前几年,牛锡明董事长就提出了交行推进财富管理银行要实现转型四条标准。第一是要实现双低点发展;第二是实现各项业务的协同;第三是要打造互联网金融领先的业务;第四是要做服务,要做出品牌,做出特色,成为服务最佳的银行。这几年交行都是按照这四点标准来做,具体在推进过程中,我谈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财富管理在基层的员工以及客户中间,理解还不是很够,往往把理财当作财富管理,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主要的区别是出发点不一样,理财就是卖产品,而财富管理主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给其制定一个综合的财富规划,不仅满足增值要求,还管理其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等综合面。财富管理跟理财相比,主体不一样,理财主体主要是银行,而财富管理涉及到多个主体,除银行以外还有证券、信托、保险、期货、基金等机构,需要通过不同的合作来满足需求。理财和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有区别,过去传统的银行业务是拉存款,通过放贷款以利差来实现,而财富管理更强调通过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顾问服务,收取咨询顾问服务费,或者通过基金杠杆来撬动获得收益。

作为商业银行如何来推进财富管理,主要需关注几点:第一无论员工还是客户,一定要培养财富管理的意识;第二还是要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改造银行传统平台;第三重视财富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其中寻找优质资产是第一位,注重交易结构的设计特别是资金闭环。

连平:未来应该如何培养银行资管业务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银行业转型获得成功?

马续田:我觉得核心竞争第一个就是人。我刚到交通银行时,资产管理部27个人,到今天已经成为83个人的专业化队伍。我们的前台涵盖了所有的产品线,专业队伍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整个流程、文化、制度建设非常重要。传统商业银行的这一套风险管理体系,不大适应资产管理这样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体系,很多传统的审批标准不符合现在市场化环境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要求,这要求我们在审批流程和审批标准上做很大改进。最后一个就是文化建设。商业银行传统是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确实讲究看得见摸得着;但投资文化很多东西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流程的建设、投资标准的把握,确实是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此外,因为处于一个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如果有短板的话,最大的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这是最大的困惑。

五、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亟待监管体制创新

连平:从大环境来看,理财和资管业务是在流动性紧、利率高的时候发展好,还是流动性宽松、利率比较低的时候发展好?因为现在是属于后者,但前两年这块业务增长很快,恰恰是在流动性偏紧和利率比较高的时候,怎么看这个问题?

殷剑峰:在不同环境下,实际上应该有不同的策略。从2004年到2008年都是流动性非常宽松,甚至是流动性泛滥的阶段,那时理财产品主要是权益类、商品类的销售非常火,但之后到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流动性一下收缩,产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那么汇率类、利率类的产品销售规模都在加大,产品的方向又发生了反转。2014年以来,很难界定说流动性紧,因为从2013年、2014年以来实体经济流出了很多资金,所以很难说在流动性宽松的时候做理财容易还是做理财困难,应该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

连平:银行业监管制度变革应朝哪个方向走,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理财和资管业务的发展?

戴国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今后肯定会调整,随着现在金融市场的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迫使监管就必须要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前一段时间各界也在讨论要搞大监管,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那么既然是为了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监管方面有些可能会更加严厉,比如说对合规行为可能会管的更严;但有些有可能会放松,比如说对创新就会放松。在适应管理的财富过程中,对银行来讲最好就是回归本源。因为银行就是从保管业务开始形成的,也就是说银行就是从财富管理开始的,不过那时候的财富管理相对来说比较低级,现在的财富管理要求高,既要积累,又要增值,还要保值传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必然会导致产品还有服务种类要充分发展。

连平:从各位发言看,都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和资管业务应是必然选择,而且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那么接下来一方面需要在银行内部实现体制机制、激励机制等各方面的持续优化、创新和改革;另外一方面整个行业的监管、宏观政策等也需要有很好的配合。尤其是监管政策以及有关立法,如一些子公司运作体制在法律上、法规上有所突破,都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六、子公司模式 银行资管组织架构

提问:在国外银行业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上,其优势是有事业部制、子公司制,那么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采取哪种方式会更适合?

马续田:国外银行资产管理只有一种模式,就是子公司的模式,但如果深入到各个商业银行内部看,其实是披着子公司外衣的皮,资产管理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但在内部看,其全球子公司无论是设立在哪里,在总行都有一个部门,对全球所有公司进行下达任务,包括人员任免。形式上设立子公司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拿牌照的法律要求,还有一个就是税收的要求,但实际上人、财、物都是总行一条线贯彻下来的。从中国银行业资产管理角度讲,将来必然是子公司模式。子公司内部考核如何变化,其实国外银行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样的组织模式不用太担心。

殷剑峰:商业银行为什么设立财富管理公司,原因很简单,就是商业银行做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可以变成理财客户,反过来理财做的好又可以吸引存款客户和贷款客户。所以商业银行的优势就存在于范围经济,就是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之间是互补的,意味着这两个业务不可能切开,因为切开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跟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所以在这层意义上看,银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也好,事业部也好,永远是相对独立,当然企业文化、考核机制应该是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这也可以理解为为什么总行做理财,分行也做理财一样,因为分行更贴近客户。包括私人银行,特别在江浙一带有很多的私营企业家,只有分行、支行的人才能了解他们家庭的状况,才能为他设计财富规划。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很多东西不是一刀就切干净,实际上是在探索过程中完善的。

七、“资产荒”下 保本就是正收益

提问: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利率下行,信用风险不断的上升。面对2016年的“资产荒”,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马续田:所谓“资产荒”是来源于我们对收益的期望太高。回顾几年前,6%以下的银行理财都是没人看的,但去年下半年开始,4%的收益就要抢了。所以说资产并不缺,这两年供给是源源不断的。如果我们说把对收益的渴望降下来,或者把负债的成本、理财的成本降下来,实际上这个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第一步要下调银行理财成本,或者下调银行理财收益率,目前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如果说理财收益率明显下行的话,大类资产配置里,固定收益还是第一位的。传统信贷的需求萎缩,但是和权益相关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一个是围绕资本市场的,包括定向增发、并购基金、企业重组兼并等,这样一些股权需求是非常紧缺的;另外过去非常大的融资群体是政府需求,在财政部对地方债务进行管控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平台不能贷款了,但对一些产业有很多新的需求,还有“双创”中的高科技的新型企业对资本金的投资需求,这都是传统信贷不能完成的。所以如果说银行理财通过投资工具的创新,把这一部分放在股权相关领域里,那么思路就打开了。还有与二级市场相关的投资固然有波动,但是通过一些产品的创设和风险的对冲,也是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稳定回报的资产来源的需求。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如果能有效控制理财成本,创新有效融资工具,理财投资的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

殷剑峰:下一步商业银行的理财应该怎么发展,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投什么。现在有的观点说当前出现“资产荒”,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除了股票之外,商业银行可以做的东西很多,而且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利率、汇率上,所以商业银行投资的方向很多。而且有人认为资产价格上涨才能理财,资产价格下跌就不能理财,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知道资产价值上涨可以做多,资产价格下跌可以做空,只要波动就可以设立与波动率相关的产品。实际上早在2004年到2006年我们已经见了很多的类似产品,所以“资产荒”的观点,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商业银行在资产方面大有可为,而且比其他机构要有更多的优势。此外,商业银行理财应该走向标准化,比方往开放式基金方向发展。实际上只要能够把理财产品价格反映出来,就可以有二级市场,就可以有流动性。如果商业银行所有理财产品都有公开、透明的价格,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具体怎么做可以去探讨,实际上有很多技术手段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大环境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通货紧缩。美国稍微好一点,日本、欧洲中国的通货紧缩态势较为明显。那么在通缩的环境下投资什么最好?权益类肯定不能投。从大类来讲,“双创”兼并收购是另外一回事。商品类不能投,固定收益类里面信用类的产品也可能出现大范围的信用风险的爆发期,也不能投。那么下面就只能是投利率类产品,收益不会很高,但至少保本,在通货紧缩下持有现金就是正收益。(本报记者卢铮 整理)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