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金融监管加快变革 商业银行挑战严峻

金融监管加快变革 商业银行挑战严峻

上海证券报2016年01月12日10:23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就金融业及金融监管而言,2016年将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对金融监管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要求,今年必然会有所动作;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内外部形势正迫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接受严峻挑战。变者通、变者活。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上演什么剧情,人们拭目以待。

文眼

就金融业及金融监管而言,2016年将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对金融监管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要求,今年必然会有所动作;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内外部形势正迫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接受严峻挑战。变者通、变者活。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上演什么剧情,人们拭目以待。

——亚夫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大逻辑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银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处于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监管变革、资产质量下滑、竞争升级加剧等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三个支撑带”战略的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都将给银行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无所不在。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变革”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2016年,中国银行业将主动变革、锐意进取,将盈利调整期作为增长动能的积蓄期,以更富韧性的经营迎接新一轮的健康持续发展。

杨飞

2016年银行业面临六大挑战

作为典型的亲周期行业,银行业的发展变化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变化轨迹趋同。2016年,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盈利与资产质量压力,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1.盈利微增

2007-201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达10.6%;2012-2014年GDP平均增速降至7.6%;201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6.9%。银行业同样经历了盈利增长高位回落的过程。根据银监会数据,2007-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4%,2012-2014年这一增速几乎折半,锐减至15%左右。

2015年前三季度更是全面跌入个位数时代,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仅2.2%,较上年同期的12.7%显著下滑10.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已降至个位数。预计2016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维持在1%左右的微增水平。

2.资产质量加速下滑

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银行难以独善其身。多个行业、区域和企业累积的风险越来越多地传导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上,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呈加速暴露趋势,2015年已经出现风险从沿海向内陆蔓延,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从表内向表外蔓延的情况。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1863亿元,较2012年末的4929亿元已经翻了一番还要多;不良贷款较年初大幅增长40.8%,增速呈逐年加快的态势;不良贷款率达1.59%,较2012年末的0.95%增加了0.64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实体经济去产能过剩、去库存、去杠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2016年银行资产质量恐难现拐点。银行风险防控的“堤坝”将继续经受一波接一波的“风浪”考验。

3.金融监管变革在即

2015年11月以来,国内金融混业监管呼声四起。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明显,给现行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要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随后,业界专家、学者和媒体等就未来的金融监管模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金融监管改革之路到底怎么走?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金融业处于混业经营的现实之下,分业监管的时代注定要远去,一个大金融监管时代就要到来。对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将享受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标准统一的益处,同时也需适应监管变革和调整带来的新情况。

4.利率放开影响深远

自2012年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10月,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使银行业经历利差收窄、传统存贷业务收入下降的过程,并对银行深化经营转型、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和增强风险管理水平等都提出迫切要求。

从同业竞争和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看,各行在存款定价上总体保持冷静和克制,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仍然发挥着作用,市场运行平稳,没有出现盲目抬价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各行贷款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浮贷款占比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5年9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较上年同期下降1.27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金融机构下浮贷款占比15.6%,较上年同期的8.3%增加了近一倍;而上浮贷款占比66.8%,较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2.53%,较上年下降12BP。预计2016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强化和存贷款重定价效应的显现,银行业净息差可能进一步收窄至2.4%左右。

5.金融脱媒日趋显著

在贷款方面,社会融资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融资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大集团向国际融资、大企业向市场融资、小企业向民间融资、新企业向私募融资,加之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广泛介入信贷活动,小贷、担保、典当、第三方支付等越来越多地充当融资中介,都使得传统的银行信贷受到挤压。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3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0.0%,比上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在存款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使企业、居民等经济主体收入增速下降,直接影响着存款源头。同时,储蓄存款理财化、对公存款同业化以及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等,都深刻改变着银行存款业务的市场生态,不断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同时,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使原来主要由贷款派生留存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社会资金更多通过理财、基金等同业存款形式回流银行,显著抬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国内上市银行客户存款在总负债中占比71.5%,较2012年末下降了3.3个百分点。

6.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

互联网浪潮中,各种跨市场、跨业态、跨领域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被打破。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断谋求“金融化”发展,逐步将服务由基础的支付、结算渗透到理财、融资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对银行客户、资金、信息等形成多重分流,“逆袭”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对银行更深层次的冲击表现在:大量商户和消费者的注册信息、交易记录、社交关系乃至商品浏览逗留时间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被互联网企业获取。原本被银行掌握的客户信息,由于电商平台的出现而变得难以被监测和控制。

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是对信息的争夺。如果银行只能掌握一些相对静态和零散分割的信息,而缺少对客户全面经营行为、消费行为、资金动态等信息的动态把握,就会形成信息“断层”,甚至有被“管道化”、“边缘化”和“后台化”的危险,传统信用中介的地位将被不断削弱。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