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金融监管加快变革 商业银行挑战严峻(2)

金融监管加快变革 商业银行挑战严峻(2)

上海证券报2016年01月12日10:23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就金融业及金融监管而言,2016年将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对金融监管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要求,今年必然会有所动作;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内外部形势正迫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接受严峻挑战。变者通、变者活。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上演什么剧情,人们拭目以待。

2016年银行业面临六大机遇

1.供给侧改革将为银行创造更利于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围绕供给侧改革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过剩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而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比,供给侧要素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更强的撬动作用,也将从根本上为银行业培育一个更利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比如,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将为银行业带来一个更健康、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经济运行环境;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整体推进财税、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为银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去产能,化解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将为银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契机。

2.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将为银行信贷布局和业务创新创造更大的腾挪空间

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银行优化传统业务布局和加快新兴业务创新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和多源动力的盈利增长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加快发展,都蕴含着新的业务机遇,为银行的信贷布局和经营转型创造了较大的腾挪空间。

另外,国家在去产能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行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在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同时,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市场需求、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等。这意味着银行可以积极介入过剩产能的消化、转移、整合过程,从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去产能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中,银行不仅能充当融资的中介,更可以成为信息的中介。对钢铁、水泥、造船等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上的优势,以“商行+投行+其他金融资产服务”创新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方式,帮助企业形成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生产经营规模,由融资向融智升级。

3.“三个支撑带”战略将为银行带来丰富的项目储备和新的盈利增长带

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全面布局,并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为银行境内外业务拓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要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蕴含巨大的投资需求,银行可以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开发性融资、贸易金融、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多种服务支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未来6年需要投入约42万亿元,加之投资的杠杆效应,京津冀可能撬动的资本将高达百万亿元。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首都职能转换. 产业升级转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推进,将为银行带来丰富的业务机会及转型升级空间,甚至为银行提供改写区域竞争力格局的历史性契机。

在新的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所覆盖的区域由原来的七省二市扩大至九省二市,形成东中西部联动和梯度发展的态势,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银行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丰富的项目储备。

4.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银行提升跨境跨市场服务能力带来历史性机遇

随着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外经贸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各类跨境贸易、跨境投资活动更趋活跃,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海量的商品、服务、信息、资金及各类金融资产在中国与全球间转移和配置。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银行提升跨市场和跨境服务能力、推进综合化国际化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一方面,推动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中国将由吸引投资国转向对外投资国,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多机会。而中国的银行最了解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中国企业也需要拥有全球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的银行相伴相随。银行主动跟随和引领客户“走出去”,既可以为企业海外经营提供融资、投行、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又能够广泛接触全球的资金、信息、科技和人才等资源,提高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反哺境内业务。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使中国银行业站在重要的历史关口。人民币国际化与银行国际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拥有天然的资金、客户、产品和定价优势,可以向全球客户提供跨境结算、贸易融资、人民币发债、跨境贷款、跨境投资、货币直兑、资产托管等多种人民币业务产品。

5.金融改革深化将为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质态创造新的契机

2016年,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持续深入,将为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质态提供新的契机。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而言,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将使利率的价格杠杆功能进一步增强,推动金融资源向真正有资金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为银行进一步增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提供重要基础。

另外,从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视角看,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结束。人民银行近期工作论文提出了建设利率走廊的路线图,未来央行可能通过区间管理和预期引导来稳定市场利率,并且随着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形成和传导机制的完善,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可能将逐步弱化,甚至完全退出。这为银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尤其是利率定价机制提供了契机。

就汇率改革而言,随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汇率将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这为银行多维度加快推进外汇业务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

就资本账户开放而言,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合作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各有侧重的资本账户开放试验试点,将提升企业和居民参与境外金融市场的活跃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

就金融监管改革而言,未来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特点、统筹协调的监管框架的建立,将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而为银行创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

6.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为银行重塑客户关系和服务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当今世界变化之快已远超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以及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互联网金融将迎来新一轮的强劲成长。这为银行再造经营管理模式,重塑新型客户关系,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服务品质和普惠水平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较之互联网企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突出的信用特征,在大数据挖掘应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遍布境内境外、联通线上线下的网络布局能够为客户带来全新体验。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新金融领域的优势将逐步凸显。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银行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在于自身能否把握机遇,成为信息掌握的强者;在于自身能否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甚至引领技术创新;在于自身能否运用开放、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真正适应并满足客户需求的发展变化。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