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 开启新征程 上海农信事业主题展9月呈现

9月,“不忘来时路——上海农信事业发展回眸”主题展览即将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展。

上海农信事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2005年,上海农商银行在上海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整体改制成立。日前上海农商银行在A股上市,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此次“不忘来时路——上海农信事业发展回眸”主题展分为“峥嵘岁月农信红”和“开创美好新农商”两个重点篇章,历史展区以真实的老票据、老照片、老报纸等历史资料,生动展示70多年农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辉煌时刻,凸显上海农商人对红色农信精神的坚守。

根植红色基因,不忘农信初心

上海农商银行的农信初心来源于其光辉的红色传统。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萧山建立第一家信用社——衙前信用社。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红色农信在闽西苏区壮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信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据上海农商银行考证,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农信社于1949年冬在真如地区成立。身处党的诞生地上海,农信社伴随城市发展逐渐壮大,“红色农信基因”在上海生根发芽。

20世纪50年代信用合作社宣传画

农信初心在服务民生中更加坚定。在农信社时期,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农信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资金困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民的小银行”。在历史展区内,一张4元贷款证明单记录了一段感人的故事。1964年,金山县大石头村村民黄某光1岁儿子黄某明被毒蚊叮咬,导致休克急需救治。当地信用站立即回应村民的紧急需求,向卫生院出具了额度为4.00元的贷款证明单,帮助黄某明经及时治疗脱离危险。时至今日,当事人黄某光对这段经历仍念念不忘。

微信图片_20210827142529.jpg

“不忘来时路——上海农信事业发展回眸”主题展览场景还原区

一直以来,农信社服务“三农”,为沪上农村经济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二十世纪80年代,瀛东村老支书陆文忠,依靠农信社的资金支持,带领村民多次围垦,在崇明岛东滩将滩涂变良田,塑造了“崇明岛精神”。90年代,全国劳动模范、种粮大户孙顺清在青浦徐泾农信社的支持下,承包荒地辛勤耕耘,成为“上海粮王”。90年代末,南汇王良元通过农信社信贷支持,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鸡贩子”成为“养鸡大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历经风云变化,服务民生的初心一脉相承,农信人务实、奉献、执着、坚守的精神在时代的一次次交棒中历久弥新。

二十世纪80年代崇明信用社工作场景

倾力普惠金融,用心服务国计民生

作为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在农信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上海农商银行坚持“定位向下、服务向细”,形成了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科创、服务社区的特色业务体系,以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为农信初心赋予时代新内涵。

银行面向百姓生活、企业运转、社会运行。面向百姓,强调便民效率;面向企业,强调资金效率;面向社会,强调运行效率。这是普惠金融的三大根基和支柱,也是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力点。在上海农商银行的现代展区中,能看到该行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能看到对小微企业“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等助企行动,还能看到该行支持“加装电梯”“早餐工程”等民生举措。

上海农商银行为本市首批流动早餐车试运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奋斗当随时代,征程不负初心。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海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达10,995.82亿元,标普信评(中国)2021年3月维持对上海农商银行的主体信用等级AAspc-,展望稳定。2021年8月19日,上海农商银行在A股上市,新征程的号角吹响。未来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推进“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的核心战略,努力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建设具有最佳体验和卓越品牌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微信图片_20210827144434.jpg

上海农商银行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本次展览由上海农商银行主办,上海市档案局(馆)为支持单位,中国经济信息社提供智库支持,《我从哪里来——上海农商银行口述历史片1949-2005》《史话——上海农商银行故事集》《史画——上海农商银行图片集》等行史研究成果也将在同期发布。(杨子华)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