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监管动向 > 银监会发文鼓励银行资本工具创新 缓释压力(3)

银监会发文鼓励银行资本工具创新 缓释压力(3)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2年12月10日09:47分类:监管动向

核心提示: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前者延缓了“资本红线”达标的时间,后者增加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层次和工具,两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银行的再融资压力,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将起到很好的缓释作用。

——《指导意见》缓解银行再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压力

在几次再融资过后,多家银行表示,近几年后将不再在资本市场上实行股本融资。比如,在定向增发之后,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内兴业银行不需要再从股票市场补充资本。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如果银行继续走“吃利差”的老路,那么免不了要信贷扩张,这样就会消耗内生资本,到时候一旦资本不够,现在的承诺是否还可以做到“就难说了”。

为了鼓励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银监会此次出台了《指导意见》,目的在于促进银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可以“减轻银行发行普通股对资本市场的压力”。

《指导意见》中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在本金损失吸收机制方面允许采用减记和转股两种方式,同时允许和鼓励商业银行在满足相关合格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意愿,在发行协议中自主设定减记或转股条款。”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指出,引入包含转股或减记条款的资本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银行以缓冲。比如银行遭遇不可预测的重大资产损失时,这些债务工具可以转入股本,其本金可以参与损失吸收。这意味着,银行不用只依赖核心一级资本,风险缓冲能力将更具梯次性。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还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适时推出新型债务类和权益类资本工具。”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国内银行在境内外市场发行各类合格资本工具,这将有助于减轻银行发行普通股对资本市场的压力,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但无论如何,商业银行要摆脱“扩张—融资—再扩张—再融资”怪圈,还是要依靠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盈利结构,逐步减少对净息差收入的依赖性,才能最终主要靠内生资本“补血”。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