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外资银行 > 外资行财富管理:预期回报频落空 产品线乏力(2)

外资行财富管理:预期回报频落空 产品线乏力(2)

评论
分享到
东方财富网2013年01月05日11:18分类:外资银行

核心提示:2012年星展银行、东亚银行、法兴银行等外资行的结构性产品都曾是表现较差产品榜单上的常客。多位财富管理业务的高管表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路径是:利用产品优势吸引客户,再通过其他服务培养其对银行的忠诚度。不过,因为预期频繁落空、产品线吸引力弱等因素,外资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正面临不小的挑战。

 产品线之困

记者调查发现,频繁遭遇较差回报以及产品线日趋缺乏吸引力,正影响部分高净值投资者对外资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印象。

混迹外资行10多年的李健,现在已经升至上海一家外资行的部门负责人。令记者感到有点意外的是,李健并没有将投资的账户开设在外资行,虽然他所在的银行也在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相反,他现在已经是一家中资股份制银行的高净值客户,该银行还给他配备专门的理财经理为他服务,定期通过电话、网络向他提供理财产品的资讯。

通过这家中资行提供的产品,风格稳健的李健在2011-2012年清仓了股票,并且将资金重点投资信托、阳光私募优先级部分等高回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从而躲过了漫漫熊途的劫难。

谈及抛弃外资行的原因,他坦言,中资行的本土化服务以及理财产品线的丰富程度、较高收益率显然是外资行无法比拟的。比如其2012年重点配置的信托、阳光私募产品,外资行很难帮其配置齐全。

张荣对这些差异的体会更深。前两年,他从某外资行支行行长的位置上辞职,和朋友合伙创办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最近,他忙着在西南、北京等地出差,与当地有实力的开发商合作设计地产基金产品,然后再将产品销售给旗下的高净值客户,

“年化收益率在12%-14%左右,并且风控的措施很齐全,因此颇受投资者的欢迎。”他向记者介绍说,相比较之下,外资行财富管理业务首要的缺点是产品线单一,尤其是针对高端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线很少。

“比如,私人银行客户需要起码年化收益率在8%以上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资行可以通过销售信托产品满足需求,但试问外资行的结构性产品、QDII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张荣反问道。

事实上,外资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这一环节确是软肋。从理财产品线的构成上看,目前外资行主要以结构性产品以及风险更高的QDII为主。部分外资行2012年发行的产品中,清一色是挂钩股票、外汇、大宗商品的结构性产品。

记者调查获得的数据不完全显示,正是这些被誉为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实际表现也差强人意。在一款石油基金结构性票据中,买入并卖出的客户中,约有10%比例是亏损出局;在有的银行挂钩黄金、原油、股票等结构性产品中,仅有64%左右获得最高收益,收益率范围也只是在5.7%-10%之间。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造成产品吸引偏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外资行的风控要求比较严格。二是受到监管政策的限制。

上海一家外资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就曾向记者抱怨,在中资行的“资金池”理财模式中,银行必须准备一定比例的资金以防止产品出现流动性风险,无法兑付本金和收益,而这种做法在很多外资行无法通过风控部门的审批。

一位曾代销信托产品的外资私银高管向记者举例,其接触过东北一个地产项目的信托产品,在这款产品的说明书中,项目所在地被描述成黄金地段,但实际上却地处偏远,评估价值注水明显。“如果这些产品出现风险,首先损害的是银行的声誉。”该人士补充说。

政策限制方面则最明显的莫过于基金代销、托管资格,“和其他外资行一样,我们现在也在为申请基金代销资格做最后的准备,IT系统、上报的文件等资料都已经准备好,就一直在等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操作细则。”上述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1年至今,外资行一直都在苦苦等待。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